跳到主要內容區
English

課程資訊_學士班

大學部

  • 院基礎學程
  • 系核心課程
  • 專業選修學程(生態與保育學程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學程地球科學學程)
  • 微學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微學程生態田野微學程、生態農業微學程 環境災害監測與防災微學程未來地球生態微學程環境政策微學程、環境智慧科技微課程)
  • 服務學習
  • 通識課程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課程的規劃,係以培養兼具科學與人文素養之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與管理人才為目標。在全院共同的課程中,透過基礎學程為學生奠立生態與環境科學所需的基礎科學知識,並藉由核心學程建立在環境研究上必要的自然與社會科學概念,以及空間與統計分析的基礎。在專業選修課程部分,則提出三個學程,分別著重於地球的物理結構面、生物組成面、及人類使用與管理面的理論與實務,作為學生未來從事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規劃與管理的準備。

 

歷年課規

 

院基礎學程:21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1 環境科學概論(必修) 3 一上
2 環境倫理(必修) 3 二下
3 社會科學概論 3 一上
4 普通地質學 3 一上
5 生態學 3 二上
6 海洋生物多樣性概論 3 二下
7 普通生物學(一) 3 一下
8 普通物理 3 一下
9 普通化學 3 一上
10 微積分 3 一下
11 自然資源與環境實習 3 三上

 

系核心課程:21學分

基礎與核心課程之設計以建立學生廣泛之背景知識為最高指導原則,引導學生進入不同之專業學程課程。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普通物理實驗 1 一上  
2 普通化學實驗 1 一上  
3 統計學 3  
4 地理資訊系統概論 3 二上  
5 環境化學 3  
6 自然資源經營管理 3 三上  
7 環境經濟學 3 二下  
8 環境法規 3 四下  
9 環境地質學 3 三下  
10 農業概論 3 二上  
11 初級程式設計--R語言 3  
12 環境解說 3 四下  
13 保育生物學 3 四上  
14 海洋學 3 三下  

專業選修學程:21學分 (三學程選一,每一學程選擇七門課)

本系提供三個專業選修學程,分別為:生態與保育學程、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學程與地球科學學程。

A、生態與保育學程

1.宗旨:

「生態與保育學程」的設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自然資源保護及合理利用的學術研究和實務發展能力。學程內容的設計,包括生物學與生態學的基礎及進階課程,及與調查暨資源管理相關的實務與應用課程。

2.專業課程:21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普通生物學(二) 3  
2 植物形態與分類 3  
3 動物形態與分類(一) 3  
4 動物形態與分類(二) 3  
5 生態田野調查 3  
7 淡水生態學 3  
8 空間分析 3 (A) (C)共同
9 熱帶生態學 4  
10 動植物交互關係 3  
11 生理學概論 3  
12 海洋生態學 3  
13 森林生態學 3  
14 書報討論 1  
15 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未來 2  
16 生態農業場域實作 2  
17 生態農業統整專題報告 1  
21 專題研究(一) 1  
22 專題研究(二) 1

先修專題研究(一)

共同:不同學程共同開授的課程

*可採計為本學程學分之碩士班課程: 生態統計學、植物系統分類學、民族植物學、

昆蟲學、兩棲生物學、鳥類生物學、植物生態學、魚類生態學、行為生態學、

植物群落生態學、地景生態學、生態系生態學、遺傳學、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

、演化生態學。

 

 

3.學生未來出路:

本學程所培養的畢業學生未來的出路茲區分成四個向度:

  • 中央與地方公教職:中小學教育類、環保類、營建類、都市計畫類、農業類、林務局、林試所、國家公園、科博館等。
  • 企業機構:環境工程顧問公司、觀光遊憩業、景觀規劃業、環檢公司、管理顧問公司等。
  • 非政府:非營利與相關法人組織:環保組織、自然教育中心、社會與文化NGO等。
  • 升學:生態學類、自然資源類、環工環管類、動植物類。

B、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學程

1.宗旨:

「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學程」的設立,其目的在激發學生永續發展意識及培養基本的永續發展實踐能力。課程的安排將引導其理解當代與未來世代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經營的各項相關課題,主要以聯合國二十一世紀議程所揭櫫之內容為依歸,這些內容包括:(1).社會和經濟方面;(2).保存和管理資源以促進發展;(3).加強各主要群組的作用;(4).各種有效實施手段的運用。本學程除了基礎與核心之一般自然資源與環境課程之外,將以專業課程中之社會科學與文史類學術發展為主,針對永續發展各項議題賦予社會變遷的意義與責任。

2.專業課程:21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自然地理學 3  
2 生態旅遊 3  
3 溫室氣體盤查 3  
4 社會科學研究法 3  
5 環境社會學 3  
6 環境教育 3  
7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3  
8 社區創意產業與專案計畫寫作 3  
9 環境影響評估 3 (A) (B)共同
10 水資源管理 3  
11 環境管理專題 3     
12 空間資訊防災應用 3  
13 專題研究(一) 1  
14 專題研究(二) 1  先修專題研究(一) 
共同:不同學程共同開授的課程

 *可採計為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專業選修學程學分之碩士班課程:環境管理專題、環境

治理專題。大四生選修可認列:自然保育行政與衝突管理、資源再生管理與策略、 共有

資源管理、土地資源評估、環境議題教學、應用統計分析方法、環境教育教材教法專題

。大三生、大四生可認列: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專論、鄉村規劃、生態社區、生態式--休

閒農業規劃、環境溝通與社區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教育、環境復育專題、國家公園管

理議題分析、遊憩衝擊、地景調查與地圖製作、全球變遷教育專題、自然保護區經營管

理、空間分析專題、環境倫理專題、環境教育教材教法專題、環境學習中心理念與實務、

環境教育研究與理論、環境解說專題、環境教育專題、行動研究取向之環境教育、

永續發展教育。

 

3.學生未來出路:

本學程所培養的學生將具備高度的科技整合能力,秉持永續發展之職志,投身到相關領域之職場或進修管道,擔負起重要的社會改變力量。畢業學生未來的出路茲區分成四個向度:

  • 中央與地方公職:教育類、觀光類、環保類、營建類、都市計畫類、農業類、林務局、國家公園等。
  • 企業機構:工程顧問公司、觀光遊憩業、景觀規劃業、環檢公司、管理顧問公司等。
  • 非政府:非營利與相關法人組織:環保組織、自然教育中心、社會與文化NGO、法人組織、農漁會等。
  • 升學:環境教育類、法律類、社會人文類、經濟類、自然資源類、規劃設計類、環工環管類。

C、地球科學學程

1.宗旨:

1.宗旨:
「地球科學學程」的設立,其目的在於(1)致力於地球與環境科學相關基礎及應用研究,一方面累積區域性長期調查之基礎資料,另一方面積極與國內外學者合作追求學術卓越;(2)培育有志於從事地球與環境科學研究或實務工作的專業人才;(3)進行東部區域之環境變遷監測,以及自然資源評估等之長期研究; (4)發展區域地球環境資源研究項目,做為東部區域規劃的基礎資料;(5)規劃成為台灣東部地球與環境科學學術與應用研究的整合中心;與(6)推廣地球科學知識與技術,並提供國人相關教育訓練與社會服務。

2.專業課程:21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地球科學概論 3  
2 野外地質考察 3  
3 地球物質 3  
4 遙感探測學 3  
5 地形學 3  
6 構造地質學 3  
7 地球物理學 3  
8 岩石學 3  
9 地球化學 3  
10 空間分析 3 (A) (C)共同
11 天文學 3  
12 大氣科學概論 3     
13 環境科學資料處理 3    
14 台灣區域地質 3  
15 專題研究(一) 1       
16 專題研究(二) 1 先修專題研究(一)     
共同:不同學程共同開授的課程

 *可採計為本學程學分之碩士班課程: 環境地學專題、空間分析專題、土地資源評估地球化學專題、地震防災專題與構造地形學。

大三大四選修可認列:野外地質專題、觀測地震學

3.學生未來出路:

本學程所培養的畢業學生未來的出路茲區分成四個向度:

  • 中央與地方公職:中研院地球科學所、中央地調所、經濟部水資源局、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中央大學太空與遙測研究中心、環保署、內政部營建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央氣象局、工研院能資所、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中油、中鋼、自然科學或史前文化博物館、天文台、海洋博物館、國家公園管理處、國家風景管理處、礦業局、林務局等公務機關。
  • 企業機構:石材、水泥、寶石、工程顧問、環境評估、地質鑽探、半導體製造、遙測影像處理與應用、測量、考古、建築等公司企業。
  • 文教相關行業: 可擔任國小自然科教師、自然科學相關文教行政人員、科學文教基金會、地理或科學雜誌出版公司編輯等。
  • 升學:地球科學、地質類。

微學程:9~12學分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微學程

1.宗旨:

啟發學生對環境教育的興趣,提升環境教育專業職能、並完成環境教育法之下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所需的三門必修課程。

2.須修滿12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環境倫理 3  
2 環境教育 3  
3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3  
4 環境解說 3  
5 生態學 3  
6

地球科學概論

3  
7 永續發展教育 3  

 

生態田野微學程

1.宗旨:

「生態田野微學程」旨在培養生態田野調查尖兵,在學生既有的生物學及生態學基礎上,深化學生對各種生物資源的瞭解,並傳授生物資源調查之原理與實務。本微學程內容的設計,包括動、植物形態與分類及書報討論等基礎課程,及田野調查的實務與應用課程。

2.須修滿10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書報討論 2  
2 生態田野調查 3  
3 生態學專題研究 1  
4 動物形態與分類(一) 3  
5 動物形態與分類(二) 3  
6

植物形態與分類

3  

 

生態農業微學程

1.宗旨:

生態農業是將生態學原則引入農業生態系的設計、分析與操作的領域,其屬性兼具科學研究、實務操作與社會運動的性質。生態農業的發展源於對慣行或工業化農業造成之環境與社會問題的反思與檢討,重視不同地區與民族的傳統生態知識,並以建立永續性的糧食供應系統為目標,關注的範疇與焦點,包括從農作物、農地、農村、到生產性地景的社會生態系統研究與實務。生態農業著重農業生產系統中環境面與社會面的交互關係,除與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生態與保育學程及環境教育與環境管理學程的專業學習密切契合,也適合本校其他學院與專業的學生選修,與校外相關機構及專業人士跨域合作共學,深耕於以農業生產與農村社會為基底的東台灣,培育參與永續農業的人才。

2.須修滿11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農業概論         3                       
    2         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未來         2                       
    3         生態農業場域實作         2                       
    4         生態農業統整專題報告         1                       
    5         生物多樣性概論         3                       
    6    

    生態學    

    3                       
    7         LoRa網路程式設計服務         3         
 

環境災害監測與防災微學程

1.宗旨:

環境災害監測與防災學程(Environmental hazard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是針對東華大學各系(所)與環境學院內對地球科學學程有興趣,但無法完全選修地球科學學程的同學特別設計,課程規劃之宗旨在於提升同學對環境現況的瞭解與解決當前與未來環境問題的能力。

由於全球環境變遷與環境災害(包括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對人類影響急劇增加,凸顯對於現代環境災害資料收集、分析與解決問題三個面向尤其重要。本學程將三個面向區分為環境災害監測、環境資料處理與防、減災管理三類課群,其中防、減災管理課群中全球環境變遷與專題研究(一),旨在提供修課同學關於古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管理的內容,以及學生必須選擇有興趣之環境議題進行專題研究;環境災害監測與環境資料處理課群,則必須各選至少一門課,總計至少10 學分。

2.須修滿10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環境災害監測課群      
1 普通地質學 3  
2 地球物質 3  
3 遙感探測學 3  
4 地球物理學 3  
5 大氣科學概論 3  
6

地球化學

3  
  環境資料處理課群      
1 空間分析 3  
2 空間資訊防災應用 3  
3 環境科學資料處理 3  
  減災管理      
1 全球環境變遷 3  
2 韌性城鄉與防災調適實務 3  
3 專題研究(一) 1  
4 專題研究(二) 1  
 
 

環境政策微學程

1.宗旨:

本學程設置的目的,在於從現有「環境管理與環境教育學程」中偏重於環境政策的課程摘要選出,培養有志於研究所階段繼續進入「環境政策與城鄉規劃」組別進修的同學,在環境管理領域中有「自然資源經營管理」、「環境管理專題」這兩門課;在資源調查領域中有「地景調查與地圖製作」、「生態社區」這兩門課;在環境政策現況應用上有「環境法規」這一門課,一共三個主要類別。

2.須修滿9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環境法規 3   選 
2 自然資源經營管理 3   選 
3 環境管理專題 3   選 
4 生態社區 3   選 
5 地景調查與地圖製作 3   選 

探究實作微學程

1.宗旨:

因應快速發展及動盪多元的世界情勢,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邁向2030年的教育架構,著重培養未來人才的素養能力。故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課綱(108課綱)的核心為素養導向,定位學生的學習方向,由過去著重的「知識」及「技能」,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最終展現於「行動」。素養導向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在特定情境中,學生能活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實踐於行動中。有別於以教師教學為主的「傳統導向」以及學科知識為主的「內容導向」。

為延伸素養導向教學,降低K-12與大學的教學方法落差,本學程以探究與實作的教育應用,培養學生的行動實踐素養;整合校內探究實作課程,強化STEM人才的多元學習實作力及環境關懷力,引導學生校外行動實作及累積經驗。適合本校各學院學生選修。

2.須修滿9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探究實作及行動實踐 3  
2 仿生與環境 3  
3 物聯網、創客與教材設計 3  
4 實驗物理技術 3  
5 綠能科技導論 3  
6 智慧能源實作 3  
7 環境教育教材教法 3  
8 永續發展教育 3  
 

  

 

環境智慧科技微學程

1.須修滿9學分

  課目名稱 學分 修課年級 備註
1 人工智慧概論 3   選 
2 應用3D雷射掃描儀與地表調查專題 3   選 
3 環境智慧科技專題 3   選 

          
           

           

通識課程:37學分

本系學生根據東華大學課規,另得再選修37學分通識課程,通識課程架構請參閱網址:http://www.genedu.ndhu.edu.tw/files/11-1062-15851.php?Lang=zh-tw